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 七部委发布公告警示风险:立刻停止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

    来源:北京晚报    点击数:784 时间:2017-09-06

        2017年9月5日讯,昨天,中国人民银行、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工商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七部门昨天联合发布公告,明确首次代币发行(ICO)融资涉嫌非法金融活动,应当立即停止,已完成代币发行融资的组织和个人应当做出清退。公告同时提醒投资者,代币发行存在多重风险,投资者须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央行表示,近期,国内通过发行代币形式包括首次代币发行(ICO)进行融资的活动大量涌现,投机炒作盛行。代币发行融资是指融资主体通过代币的违规发售、流通,向投资者筹集比特币、以太币等所谓“虚拟货币”,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

        央行公告发布之日起,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应当立即停止,已完成代币发行融资的组织和个人应当做出清退等安排。任何所谓的代币融资交易平台不得从事法定货币与代币、“虚拟货币”相互之间的兑换业务,不得买卖或作为中央对手方买卖代币或“虚拟货币”,不得为代币或“虚拟货币”提供定价、信息中介等服务。各金融机构不得直接或间接为代币发行融资和“虚拟货币”提供账户开立、登记、交易、清算、结算等产品或服务。有关部门将严格执法,坚决治理市场乱象。

        证监会公告也要求,各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不得直接或间接为代币发行融资和“虚拟货币”提供账户开立、登记、交易、清算、结算等产品或服务,不得承保与代币和“虚拟货币”相关的保险业务或将代币和“虚拟货币”纳入保险责任范围。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发现代币发行融资交易违法违规线索的,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今年上半年,借助区块链研究热潮,ICO一阵风起,异常火爆。根据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在7月发布的《2017上半年国内ICO发展情况报告》,2017年上半年,通过ICO获得的融资金额已经超过了传统VC的投资,ICO累计融资规模达26.16亿元人民币,累计参加人次达10.5万。但是,在一夜暴富的神话背后,却是大量的虚假项目。一位监管部门人士指出,90%的ICO项目涉嫌非法集资和主观故意诈骗,真正募集资金用作项目投资的ICO,其实连1%都不到。盲目跟风、被“割韭菜”的投资者大有人在。

        七部委发布公告后,包括比特币、莱特币等在内的各类数字货币的价格纷纷跳水。据数字资产交易平台OKCoin的数据,最近半年来从1万元/枚飙升到3万元/枚的比特币,两天之内就从32214元/枚下跌到26000元/枚,跌幅近20%。莱特币则从592元/枚跌到416元/枚,跌幅近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