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 陕西两项目入选2018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来源:陕西日报    点击数:969 时间:2019-04-01

    3b80839643a1406899e41b17bb7a6d11.jpgdb8d2ed59ad452fd4139d6536754e81d_img_536_1149_453_276.jpg

    延安芦山峁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部分陶器。   戴吉坤

            本网讯  3月29日上午,“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陕西延安芦山峁新石器时代遗址、陕西澄城刘家洼东周遗址榜上有名。
            芦山峁遗址发现4座大型夯土台基,每座台基之上坐落着规划有序的围墙院落和建筑群,相当于4座相对独立而联系密切的小型夯土台城。考古专家认为,建筑群始建于庙底沟文化二期,可能为中国早期的宫殿或宗庙建筑形态之一。经过2016年至2018年的考古发掘,在大营盘梁发现了大型人工台基及其上构建的多座规整院落和玉器奠基现象,似可视为中国最早的宫城雏形。这对于研究中国聚落、都邑形态演变和早期礼制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是探索中国社会复杂化进程和国家起源的重要载体。
            位于陕西澄城县王庄镇刘家洼村的刘家洼东周遗址,自2017年2月开始,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渭南市、澄城县相关单位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对其进行了全面勘探与抢救性发掘,重点发掘了包括周代诸侯大墓在内的两处墓地,出土铸铜陶范、大量板瓦建材与青铜器、金器、玉器、铁器等数百件珍贵文物,遗存丰富;确认此地为芮国后期的都城,其中一座墓葬的主人为春秋早中期的芮国国君。这些发现填补了芮国后期历史的空白,也提供了周王室大臣采邑向东周诸侯国发展演变的典型案例。同时,该遗址揭示了芮国后期民族、文化融合的真实图景,呈现出地缘国家的基本特征,是研究周代社会组织、人群结构的重要材料。 (郭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