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 再见,金庸 再见,江湖 一手写武侠 一手写社评

    来源:三秦都市报    点击数:1072 时间:2018-10-31

    110724_sqlin_1540914557130_b.jpg

            著名作家金庸10月30日下午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图为2004年8月11日,金庸在香港接受新华社记者的专访。 新华社

            金庸是新武侠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自1950年代起,他以“金庸”为笔名,以汪洋恣肆的想象力,创作出15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并曾给自己14部中、长篇小说写过一个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在广大金庸迷心中广为流传。这对应的分别为《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刀》的第一个字,还有一部不在其中的,便是《越女剑》。

            历年来金庸笔下的著作屡次改编为电视剧、电影等,捧红了张曼玉、赵雅芝、古天乐、刘亦菲、刘诗诗等艺人,对华人影视文化可谓贡献重大,被普遍誉为武侠小说作家的“武林泰斗”,更有“金迷”们尊称其为“金大侠”或“查大侠”。读者遍及全球,素有“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的称赞。与古龙、梁羽生合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剑客”。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行侠仗义”的侠义精神,“笑傲江湖载酒行”的侠客气质,倾盖如故的知交,同生共死的情侣,无不令人心向往之……金庸非常擅长在武侠小说里将真实的历史与虚构的传奇糅合在一起写,创造出一种半史半奇、亦真亦假、虚实之间的故事境界。他赋予每一部武侠生命,颠覆传统武侠的走向,在这个世界上创造了传奇。

            他的小说曾经影响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一代人的个性和生活方式。金庸小说为我们提供了不同于以往、超离于现实、更理想化的、自成一体的文化想象空间和话语体系。时至今日,作为中国武侠小说创作的高峰,金庸小说传达的那些信息,依然鲜活地存在于我们的精神世界当中。

            一手写社评  读者知真相

            金庸一生中另一个不可磨灭的标签,便是报人,一个杰出的报人。

            1947年,他进入上海《大公报》,从3000名投考者中脱颖而出。第二年,《大公报》香港版创刊,金庸被派入香港,那年他24岁。当时的香港与上海相比,并不发达,但金庸说,“我一生很喜欢冒险,过一点新奇的生活。”此后,他在香港《大公报》及《新晚报》任记者、翻译、编辑。

            1959年,35岁的金庸创办《明报》。他说:“我办《明报》的时候,就是希望能够主持公正,把事实真相告诉给读者。”他的社评文章,高峰期每日一篇,他的武侠小说,几乎也是以日更的节奏推进,数十年间无间断。

            在这般工作状态下,还有个颇有趣的故事。当年《天龙八部》在《明报》连载时,金庸曾数次离港外游。小说连载不能断,他便请好友倪匡代笔。在小说第89回中,阿紫的双眼被丁春秋戳瞎,这个情节其实是倪匡写的,后来,金庸则以换眼治疗手段让阿紫复明了。

            而这份报纸开办之初,只有6000份的发行量。在困难的时候,所有职员的薪水都打了八折。金庸说,“是大家和我一起捱了下来。”

            一手写武侠,一手写社评,奠定此生基业,30年时间,金庸将《明报》塑造成香港极具影响力的报纸。

            先生走好  武侠永存世间

            1972年,金庸封笔;1989年,《明报》创刊三十周年的日子,金庸卸任社长职务;上世纪90年代,金庸将《明报》集团卖给商人,退出商界;2007年,金庸辞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职务……

            在完成了一次次谢幕后,这次,他真的退出江湖了。

            金庸的离开让人感觉到意外,没有一点的准备,一代武侠大师就此悄然地离开了。网友纷纷留言:一路走好,金老爷子,从此江湖已无大侠,只留经典在人间!

            昨日,获悉金庸去世的消息后,陈小春、苏有朋、王力宏、阿米尔汗、张晋、张蓝心、经超、陈晓东等群星也发文悼念。刘德华回应:“金庸老师是一个武侠小说世界的奇人,自己能够演出他笔下的角色杨过是一个缘分。他的离世绝对是武侠世界的一个大损失,舍不得他走!愿他一路好走!”好友张纪中也发文:先生不会走远,武侠永存世间!( 夏明勤)